“刚秀完肌肉就打电话,美方这是怕真挨打?”
九三阅兵的履带声还在耳边嗡嗡,北京夜里就接到五角大楼的急电。赫格塞思那张脸出现在屏幕上,开场白没超过十秒,董军直接甩出一句:“台湾的事,没商量。”现场翻译后来跟同事吐槽,那一刻屏幕里的空气像被冻住,连耳机里的电流声都显得格外刺耳。
阅兵前赫格塞思连发三封邀请函,中方已读不回。不是摆谱,而是美方一边喊对话,一边把新的对台军售清单塞进国会,算盘珠子打得噼啪响。北京内部给的判断很简单:对方只想拍照打卡,没打算真谈。于是干脆让电话线冷着,等他们看清场上的彩烟再开口。
直到导弹方队开过天安门,美方再次拨通视频,中方才按下接听键。时间挑得明明白白:让你看完火力,再听要求,省得假装听不懂。
通话记录很短,公开通报更短,但每句话都带着钉子。董军把“以台制华”“以武助独”这两个词各念两遍,第二遍放慢了语速,像给对面标红加粗。赫格塞思的回应外界看不到,可会后五角大楼发的通稿里一句“保持开放沟通”被外媒解读为“没接住招”。
更尴尬的是,第二天鲁比奥又打来电话。王毅没绕弯,先回忆飞虎队,再提醒“现在不是1940年代”,把“别擦枪走火”包裹成“两艘巨轮别偏航”。鲁比奥那边只能重复“管控分歧”,被记者追问具体措施时,他支吾半天憋出一句“继续对话”,现场直播里能听见背景有人轻轻叹气。
两通电话里,中方把红线念了四遍,美方把“沟通”回了四遍,词汇量对比像拳击称重,一边全是肌肉,一边只剩嘴皮。
为什么是赫格塞思和鲁比奥出面?俩人都被特朗普公开点过名,一个管枪,一个管话,典型的“左右护法”。北京看得明白,话就是讲给幕后老板听:别再让前台背词,真想玩大的,先想好后果。
岛内媒体盯得也紧。绿营节目原本想炒“美国撑腰”,结果画面切到董军那句“绝对行不通”,主持人只能硬转广告,被网友做成表情包疯传:“笑容逐渐消失.jpg”。
华盛顿的智库连夜开会,猜中方是不是“嘴硬手软”。他们翻出过去两年环台军演的频次,发现几乎每月一次,演着演着真导弹就飞越台岛上空。数据摆在那里,再硬的嘴也被扇得生疼。
更扎心的是贸易数字。中美船运航线依旧繁忙,每天十万吨大豆、三万吨芯片在太平洋上擦肩而过,货轮是子弹,关税是扳机,两边互相指着脑门,却都舍不得松手。用码头工人的话说:“吵架归吵架,箱子还得搬,谁跟钱过不去?”
赫格塞思想拉盟友一起加码军费,先跑日本再跑澳洲,被问“若台海有事是否出兵”时,对方外长打太极:“我们会认真评估。”翻译过来就是“别拖我下水”。盟友的鞋底抹油,美国的步子就更沉。
北京这边也没闲着。阅兵结束第二天,南部战区发布一条短讯:某旅夜间远火实射,命中海上目标。没提坐标,没给距离,只放了一张靶船被贯穿的大洞。网友留言:这张洞,比一千句抗议都直观。
电话打完,双方各自放通报,中方多一句“坚决反对”,美方多一句“保持沟通”。外媒标题党只好写“中美防长交换了意见”,被评论区嘲讽:“交换?明明是中国把意见甩美国脸上,美国捡起来说收到了。”
鲁比奥那通电话后,特朗普在社交账号发了一张旧图:他站在林肯像前。没人看懂想表达啥,直到有粉丝留言:“意思是前辈保佑别真打?”这条留言点赞迅速破十万,比原帖还高。
北京的外交口人士私下聊:现在对美沟通就是“复读机模式”,我们把底线念三遍,对面把“沟通”回三遍,各自回家写简报,等下一次铃声响起再重来。
可复读机也有烧坏的一天。真把舰队开进海峡,导弹可不念稿。美方心里清楚,所以电话一个接一个是怕真走火;中方也清楚,所以阅兵亮完剑再把话挑明:我可以谈,但别指望我退。
接下来几个月,台海空域的广播驱离次数大概还会创新高,货轮依旧突突突往返,大豆和芯片继续当子弹,也继续当饭。两边就这样互相瞪眼,同时把账本算得噼啪响。
电话挂断那一刻,董军最后一句是“好自为之”。赫格塞思没回,屏幕黑得很快。听说翻译把这句翻成“take care”,语气软了不少,不知道对面听没听出其中的凉意。
下一次铃声啥时候响?没人知道。能确定的是,只要美方还在军售清单上打钩,北京的复读机就会继续开机,而导弹实射的靶船,也会一次次被拉出港口,留给大海一个新的洞。
你猜特朗普会不会让电话第三次响起,还是干脆把线拔掉装睡?
股票10倍配资,外盘开户配资,配资杠杆风险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